古人编纂经典,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修正历史的遗憾。《文选补遗》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出自宋代学者陈仁子之手,致力于补足《文选》的瑕疵与遗失。
陈仁子,字同俌,又有作同甫,人称其为古迂。湖南茶陵人,生于咸淳十年之前,生卒年份尚无确切记载。他在咸淳十年(1274年)漕试中夺魁,然而在宋朝覆灭后,他选择了不仕于元,继续他的学术研究。除了《文选补遗》,陈仁子还有著作《牧莱脞语》。
《文选补遗》由陈仁子辑录,总计四十卷。其目的是对《文选》中的选文和编辑体例进行修订和补充。在书的开篇,陈仁子引入庐陵赵文的序文,明确指出《文选》中的一些失误。例如,将宋王的《微咏赋》误为宋玉所作,这是一个明显的姓名与时代的混淆。再如《风赋》中引用佛经进行注解,过于复杂,偏离了主题。他还觉得《文选》中对于古文和时文的分界并不明确,有时过于排斥古人的作品,显得过于浮夸。
然而,陈仁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文选》的价值。他补充说,《文选补遗》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文选》,而是让两书并存,各自展现其独特的价值。这是为了纠正过分追求华美修辞的偏见。
《文选补遗》所收录的作品有60多篇。其中,陈仁子认为《文选》错误地收录了《封禅书》和《魏公九锡文》,却遗漏了《后出师表》。对于《九歌》只保存《涉江》一篇,他也表示不满。他觉得历史评价中只取班固和范晔,而不取司马迁,也是一个失误。
为了纠正这些遗憾,陈仁子在《文选补遗》中收录了司马谈的《六家要旨》、《鲁仲连遗燕将书》、刘邦的《鸿鹄歌》、扬雄的《反离骚》、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以及越人歌的《李延年歌》等经典文献。
然而,这部补遗并非受到了全然的好评。《四库总目提要》批评其“有乖伦理,不免陈腐”。但无论如何,陈仁子的这一努力,为我们传世了一些珍贵的文献,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历经岁月,现存的《文选补遗》已有多个版本,如明茶陵东山书院的刊本、乾隆二年的刊本、道光乙巳年的湖南刊本,以及被收入的《四库全书》本等。
总的来说,《文选补遗》是陈仁子基于对《文选》的深入研究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所作出的修正和补充。它不仅纠正了《文选》中的一些失误,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献遗产。这部作品展现了陈仁子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