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翰,明初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字彦翀,号柘轩,其故里在钱塘,今日的浙江杭州地区。在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凌云翰通过浙江乡试,但在被除名为平江路(今江苏苏州)学正后,他却选择不赴任。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他因其才学被荐授为四川成都教授。然而,因为贡举人才匮乏,凌云翰遭到谪南荒的处罚,最后在那里结束了他的一生。
凌云翰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文杂著未在生前结集行世,而是被他保存在家中。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在他去世近四十年后的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由其孙整理编为《柘轩集》。然而,我们得以窥见的,仅是这些遗稿的十之一二。尽管如此,他的才情和才华仍然在这一小部分作品中得以显现。
《柘轩集》包括五卷,其中前三卷是诗,第四卷是文,第五卷是词。卷首有明宣德元年(1426年)王羽的序言和永乐二十年夏节的《柘轩集行述》。另外,《武林往哲遗著》所收的版本则是四卷,另附有二卷的录。
从《柘轩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凌云翰的诗才情奔放,他的作品如《鬼猎图》等备受赞誉。这并非偶然,因为他曾从师程以文,是诗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朱彝尊在其《静志居诗话》中误以为凌云翰的师承是陈众仲,然而,根据《柘轩集》卷首的王羽序言,凌云翰的实际师承是程以文。尽管朱彝尊的观点存在误导,但他对于凌云翰的诗歌赞誉颇高,认为凌云翰的五言诗如《陪祭作》、七言诗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摩青邱(高启)之垒,其评价在明初诗坛上颇有影响力。
然而,无论是朱彝尊的评价,还是四库馆臣的认同,都无法代替我们直接阅读凌云翰的作品,体验他的才情。通过《柘轩集》,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明朝早期的诗坛风气,感受那个时代的诗人如何通过言辞,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那个时代的风云。凌云翰的《柘轩集》是我们理解他,也是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虽然他的作品未能在他生前全部结集出版,但后人的整理和出版,让我们得以瞥见他的才华和对诗歌的独特理解,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明朝早期的诗坛和社会风气。
总的来说,凌云翰的《柘轩集》是明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小部分,但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仍然引人入胜。希望通过对《柘轩集》的研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明初诗坛的风貌,同时也能在凌云翰的诗歌中找到生活和人性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