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不安、国难频临的岁月,孕育了一批文学作品,它们以深沉的历史忧伤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为特色。张元干的《芦川归来集》便是这样一部集诗、词、文于一体,充满了壮烈爱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忧国忠臣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张元干,生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卒于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是福建长乐的杰出文人。其人生多舛,曾因得罪权臣被贬官,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文学创作。他的文集《芦川归来集》堪称其毕生之作,不仅体现了他深沉的抒情技巧,而且展示了其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也曾号称芦川老隐、真隐山人。这些雅号映射出他人生的经历和抱负。他年轻时受业于徐俯,成为北宋李纲的部下,后因各种原因被贬官。南宋初,张元幹短暂地成为了将作少监,但因为写词送给胡铨而再次得罪权臣秦桧,被除名。四十一岁时,他选择了弃官归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社会脱节,他早年就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而归隐后更是发表了大量爱国诗歌。
《芦川归来集》是张元干晚年的作品集,包含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诗、词以及文学论著。这部作品集是在多种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其中包括清代曹溶原藏抄本及双照楼影宋本《芦川词》等珍贵资料。全书共分为诗、词、文三大部分,按照不同的文体和风格进行分类编排,展现了作者在不同文学形式上的造诣。
在诗的部分,张元干展示了他深厚的古典诗歌功底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无论是四言、五言古诗,还是七言律诗,亦或是绝句,他都能娴熟地驾驭,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个人抗争的无奈。尤其是一些描写战乱、流离、国破家亡的诗篇,如《过白彪访沈次律有感十六韵》、《和韵奉酬王原父集福山之什》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失去的家园和未来不明的深深忧伤。
词是张元干文学创作的另一高峰,其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时局的痛斥更是淋漓尽致。《芦川词》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对故土的眷恋、对抗争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融为一炉。比如〔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等,都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和对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其中,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寄李伯纪丞相》最为世人传颂,其间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鞭挞,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
张元干的散文同样精彩,其中包括表、启、书、序、记、题跋、赞、铭等多种体裁。这些散文大多短小精悍,立意高远,文笔简练,深得文坛先辈们的赞誉。而《大监芦川老隐幽岩尊祖事实》、《祭祖母彭城郡夫人刘氏墓文》等记录个人经历和家族事迹的文章,则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对个人德行和家族传统的坚守。
《芦川归来集》不仅是张元干个人文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情况。他们身处乱世,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但同时也怀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张元幹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