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开国方略》是一部清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32卷,加上卷首的《发祥世纪》共计33卷。该书由清阿桂、梁国治、和珅等人奉乾隆帝之敕命撰写,历时十四年,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成书。这部著作详细地记叙了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帝定都北京的清朝开国历程,是研究清朝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的编纂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阿桂与梁国治、和珅等人奉命执笔,五十一年完成。阿桂,字广廷,号云岩,章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举人,曾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他们在编纂过程中,主要依据《满洲实录》及满洲旧档等资料,力图直书清朝开国创业的艰辛经过,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政治需求,书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宣扬武功、美化历史的成分,对于失误与不利之处多有掩饰乃至篡改。
全书内容的起讫时间跨度为1583年至1644年。卷一至卷八记载了太祖努尔哈赤自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反明的故事,至天命十一年(1626年)其逝世。卷九至卷三十一则叙述太宗皇太极的事迹,自其初即位直至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入关并定都北京。最后一卷(卷三十二)记载了清世祖福临即位之后的事迹。
书中的卷首《发祥世纪》一文,详细叙述了满洲族的发祥与族源,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并不计入总卷数。在卷首之前,收录了乾隆帝弘历所撰的序言以及他与臣下联句,还有撰修人的上进表文,书末则有撰修人写的跋。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乾隆帝对于开国历史的重视,也显示出编纂此书的重要政治意义。
《皇清开国方略》不仅是清朝官方的历史记载,也是当时对于满洲族崛起及清朝建国历史的官方叙述。它对于研究清朝早期的政治、军事、族群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然而,作为一部受当时政治影响较深的官修史书,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倾向,对太祖、太宗时期的某些失误和缺憾进行了美化和隐讳,因此,在使用这部书作为研究资料时,需要辨识其史料的价值,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判断。
《皇清开国方略》的出版流传情况也颇为丰富,乾隆五十一年有刻本问世,民国时期亦有石印本和铅印本流传。其中,《四库全书》收录了此书的文献,广百宋斋本亦有所行世,显示了其在后世的广泛传播。
总体而言,《皇清开国方略》是清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满洲族的兴起、清朝的开国历程及早期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其在历史叙述上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但凭借其详尽的记载和独特的视角,它仍旧是研究清初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