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白遗稿》是明代学者程通的诗文集,以其斋名“贞白”命名。程通,字彦亨,绩溪(今属安徽)人,是明代初期的重要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在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举应天乡试中名列第一,后被任命为辽府纪善、左长史等职。程通的生平经历了明代政治的重大变迁,特别是在燕王朱棣叛乱后,他因上书论及战守大计,被永乐初年的锦衣卫都督纪纲发现,最终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处死。
程通一生著述颇丰,据说原本有百余卷,但不幸的是,这些著作在他被处决后几乎全部被毁。然而,十年后,他的弟弟在荆州获得了辽王赠予的程通像和部分遗稿,这些遗稿后来成为了《贞白遗稿》的基础。到了嘉靖年间,程通的后裔通过搜集散失的佚篇,终于将《贞白遗稿》辑成十卷本,并在其中附上了辽王、解缙、卓敬等人的赠言及行状、小传等内容。
《贞白遗稿》的内容主要包括程通生前的诗歌和散文,其中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鲜明的个人特色。程通的诗作虽然不具特殊风格,但却醇朴有法,如其《题绿照亭和韵》一诗,展现了他的诗风。此外,他的政论、策论等文献,多涉及国家大事,持议直正,体现了他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道德立场。
值得一提的是,程通曾经提出“封建二策”,主张在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子女,而不是在优裕的环境中,这一观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欢心。此外,他的政治见解,尤其是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贞白遗稿》不仅是程通文学才华的展现,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缩影。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国家大事的深邃思考。这些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不仅因为其文学价值,更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面貌。
程通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明初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坚持正义、不畏权贵的政治家。《贞白遗稿》记录了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也记录了他悲剧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