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山四六》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廷忠(字居厚,号橘山,浙江临安人)的文集,共二十卷。李廷忠生于淳熙八年(1181年),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学家,曾历任无为教官、旌德知县,最终官至夔州通判。他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在官场中的各种体验,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橘山四六》最初的编撰及流传情况不详。这部作品在宋代并未见于当时的书目之中,直到明代万历年间,孙云翼(丹阳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官至陵州知州)根据宋人抄本进行了笺注,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首次刊印,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得以传世。
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李廷忠的启札类文作品,即用于官场交往的文书。这些文书大多是回应官场中的问候或作为酬谢之用。书中的文风多采用骈体,即并列句式,这在当时的文学中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写作风格。北宋的骈文多以典重渊雅为特点,而到了南宋,尤其是在淳熙、绍熙年间,文风逐渐趋向纤弱。李廷忠的作品正好生于这一时期的转变之中,因此他的作品在体格上稍显卑低,常常追求新颖而导致繁冗,但其组织结构仍然稳健,有些佳作不可掩盖。
孙云翼的笺注对于《橘山四六》的流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他的注释中有一些芜杂之处,但由于他的努力,这部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四库全书》对《橘山四六》的评价是:“廷忠生于宋史无传的时期,但其作品中的佳处要不可掩。”这表明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一定价值。
《橘山四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较为特殊。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尤其是在骈体文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李廷忠通过他的启札,展现了自己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理解和态度。这些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可能略显繁复,但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为我们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