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集》是元代学者余阙的诗文集。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是元代的色目人,原籍武威,后随父亲定居庐州(今安徽合肥)。他于元统元年(1333年)中进士,后担任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庆。余阙通晓经史,参与编纂宋、辽、金三史。至正十八年(1358年),城破后自杀,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青阳集》包含了余阙一生的诗歌和散文,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时代背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文字是为了挽救元朝而作,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文集中的《上哈丞相书》四通,对研究顺帝朝政事和元末农民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青阳集》的流传极为广泛,存在多个版本,主要包括四卷本、五卷本和九卷本。
- 九卷本:最著名的九卷本是明正统十年(1445年)由高诚汇刊、郭奎辑刊、张毅补遗的版本。这个版本以其完整性和文学价值受到推崇,被《四部丛刊续编》收录。卷首有多位文学家的序言,内容包括诗歌、各体散文,以及《元史》等相关资料。
- 五卷本:清嘉庆八年(1803年)张祥云校刊的五卷本,编次更加合理,内容涵盖诗歌、策论、表章、序文、记载和杂著。此版本的附录也十分丰富,包括张祥云的序言。
- 四卷本:《四库全书》收录了励守谦家藏的四卷本,也是另一重要版本。《四库全书总目》对此集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诗歌“优柔沉涵”,在元代诗人中独树一帜。
《青阳集》不仅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余阙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他的诗歌风格继承了汉魏传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余阙的散文,特别是策论和书信,揭示了他对元朝末年政治动荡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元末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此外,余阙的文集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