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有这么一部著作,名为《苏平仲文集》,其作者是明代的文学家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苏伯衡不仅是文学上的才子,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生于元末明初,约活动于十四世纪中叶,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的九世孙。由于祖辈曾在婺州(今属浙江)任职,因此苏伯衡一家也定居于此地。
苏伯衡的生平轨迹
苏伯衡的一生,既有才华的辉煌,也有命运的坎坷。明朝初年,他被征入礼贤馆,后成为国子学正,并以其出色的能力被推荐为翰林编修。然而,苏伯衡的官场生涯并不顺遂。他因表笺中的言辞触怒了朝廷,最终不幸于狱中去世。尽管生命的终点是如此悲凉,但他留给后世的文学财富却是永恒的。
《苏平仲文集》的编纂与影响
《苏平仲文集》共分十六卷,是苏伯衡晚年的作品集结,大约成书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这部文集包含了近三百篇的文章和四十三篇诗作。其中,文集的卷一至卷十四为文稿,卷十五为诗作,而最后一卷收录了他以“空同子”为别号所作的《空同子瞽说》二十八则,展现了其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思考。
在文学风格上,苏伯衡的作品深受宋代文人的影响。他的文词被评价为“蔚赡有法”,意味着其文风不仅丰富多样,且遵循一定的规范。他的文章在当时即受到诸多文人的推崇,如刘基、宋濂等都为其文集作序,赞誉其文章“语粹而词达”。但也有批评声音,如郑瑗在《井观琐言》中指出,苏伯衡的文风“用意太苦,遣词太繁缛”,表达了对其文风的不同看法。
文集的版本与流传
《苏平仲文集》的版本众多,最初由林与直编集,初刻于洪武年间。到了正统七年(1442年),由黎谅重刊。这两个版本都收录了苏伯衡的作品,但正统刻本更为完整,被收入《四库全书》。此外,《四部丛刊》也根据正统本影印了这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