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有这么一位学者,名叫戴栩,字文子,别号浣川。他出生于永嘉(今属浙江温州),在嘉定元年(1208)中进士,成为了太学博士,后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却因心系国事,未曾赴任。之后,他又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戴栩是叶适的弟子,他的学问广博,著述颇丰,包括《五经说》、《诸子辨论》、《东都要略》等。
《浣川集》的成书
戴栩的代表作《浣川集》,是一部诗文别集,共十卷。这部作品的成书背景和编刊情况颇为曲折。据明《文渊阁书目》和《内阁书目》记载,明末时《浣川集》仍有完整的帙本存在。而《千顷堂书目》则记录了《浣川集》十八卷的版本。不过,真正让《浣川集》得以流传至今的,则是《永乐大典》中的辑录版本。《四库全书》中提到,《浣川集》的现存版本是根据《永乐大典》中的采撷编次而成,最终定为十卷。
诗文特色
戴栩的诗文创作,既受到了四灵诗派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中,五言、七言律诗尤为突出,其文多为应酬之作,但也不乏论政之篇。《浣川集》中的绝句“近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便是他罢官后自号“浣川”的由来,这不仅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豁达,也体现了他对文字的精雕细琢。
戴栩的诗风,虽近四灵诗派,但更注重词句的锻炼与刻苦求工。他的诗歌以锤炼生新为目的,既有四灵诗派的清瘦,又有自己的厚重与雄浑。他的文章法度,继承了师承叶适的传统,但又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得《浣川集》中的文风与《水心集》极为相似,都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学术追求与文学创作的特色。
流传与影响
《浣川集》的流传与影响,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民国十七年(1928),永嘉黄氏根据瑞安孙氏玉海楼的抄本,校对文渊阁四库本,排印入《敬乡楼丛书》第一集,增补了遗一卷,使得《浣川集》得以再次面世。此外,《全宋诗》《全宋文》等也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使得《浣川集》得以进一步的传播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