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斋集》是元代著名学者萧㪺的诗文别集,共八卷。萧㪺,字维斗,陕西奉元人,一生历任集贤学士、国子祭酒等职,谥号贞敏。他的文学作品在元代具有重要地位,但在他去世后,其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苏天爵搜辑萧㪺的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十五卷,并刊刻于淮东。然而,原本的《勤斋集》已久佚不传,现存的版本主要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四库全书》本。
《勤斋集》现存八卷,前四卷为文,后四卷为诗词。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四年张冲序、至正六年李黼序,记录了刊行《勤斋文集》时的原牒文。卷一为序、记,卷二为说、铭、赞、状、书、墓志铭,卷三为墓志铭、神道碑铭、墓表,卷四为杂著,卷五为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卷七为五六言绝句,卷八为七言绝句、词。萧㪺的诗文虽然单调平淡,但质实简洁,富有教育意义和哲理深度。
萧㪺在文学创作中,秉持“教人必自小学始”的理念,其作品立意精深,言近旨远。他的文章虽然缺乏华丽的辞藻,但胜在质朴真实,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大儒的风范。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评:“今考其文,气格虽不甚高,而质实简洁。”这种质实简洁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后世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苏天爵在至正四年搜辑萧㪺遗稿时,除了将诗文重新编订,还收录了赵弼、傅岩起、王瑄、高良弼、石天麟等人的碑传,这些碑传不仅补充了《勤斋集》的内容,还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这些文献的收录,使得《勤斋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集。
《勤斋集》的诗歌部分,虽然在艺术表现上不如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但却以其质朴的风格和陶冶性灵的作用,赢得了后世的认可。萧㪺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摒弃了过多的修饰,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诗:“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流派,亦足觇其志趣之高焉。”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使得萧㪺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
萧㪺的词作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同样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他的词作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四库全书》本《勤斋集》中,收录了萧㪺的词作四首,这些词作虽然在数量上有限,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具有较高的水平。
《勤斋集》的传世版本,主要以《四库全书》本为主。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萧㪺的文42篇,诗261首,词4首,重新编为《勤斋集》八卷。这一版本的编纂,使得萧㪺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除此之外,《勤斋集》还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浙江守经堂重刊文渊阁本(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等多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