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集》是明代著名学者张吉的诗文别集,共六卷,外加一卷补遗。张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年自号古城,生于1451年,卒于1518年,江西余干人。张吉是成化年间的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问渊博,精研诸经及宋儒,尤其尊崇陆象山的学说。其著作《陆学订疑》被视为其宗陆学的代表作。
《古城集》在文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张吉“犹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这段评价充分体现了张吉在文学和学术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
《古城集》的内容构成
《古城集》共六卷,另有补遗一卷。各卷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奏议、学术讨论、断案记录、文略和诗歌。
- 第一卷:《三朝奏议》:收录了张吉在明朝三朝(成化、弘治、正德)期间的奏议。这些奏议反映了他在朝堂上的直言进谏和政治观点,是研究明代政治史的重要资料。
- 第二卷:《陆学订疑》:这是张吉宗陆学的代表作,详细讨论了陆象山学说的精髓,展现了他对陆学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此卷被视为《古城集》中最具学术价值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张吉的学术造诣和思想深度。
- 第三卷:《贞观小断》:收录了一些断案记录,展现了张吉在司法领域的才华和公正无私的品格。这些断案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张吉在实际工作中的智慧和道德操守。
- 第四卷:文略:包含了张吉的各种文稿,包括书信、序言、杂文等,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多才多艺。
- 第五、六卷:诗集:收录了张吉的诗作。这些诗歌虽然在文学成就上不及李梦阳、何景明等人,但以平正通达见长,体现了张吉质朴而真诚的文学风格。
- 补遗卷:收录了一些未能编入前六卷的杂文,是对《古城集》的有益补充。
张吉的文学风格与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张吉的诗文“兢兢守先民矩矱”,即他严守古代先贤的规范,强调道德和实用,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这种文学风格源自他的学术思想,张吉尊崇宋代理学,尤其是陆象山的学说,强调道德修养和实际应用,反对空谈和夸饰。
张吉的诗文作品,以平正通达见长,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真实可信。他的作品虽不及王守仁的高明和李梦阳、何景明的才华横溢,但在笃实和平正通达方面却更胜一筹。张吉以其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务实的态度,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古城集》的版本与流传
《古城集》有清康熙三十年(1691)杨刻本和《四库全书》本。康熙刻本是最早的版本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四库全书》本则是以康熙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编纂的,进一步确保了《古城集》的完整性和传承。
《古城集》作为张吉的重要著作,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明代政治和社会风貌的宝贵文献。尽管张吉的诗文成就不高,但其平正通达的风格和刚正不阿的品格使得《古城集》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张吉的生平与影响
张吉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在朝为官期间,因直言进谏忤逆权臣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肯屈服于权贵。在任广西布政使期间,他拒绝接受贿赂,坚守正义,最终被贬官。然而,他在肇庆府任同知时,坚持公义,揭发贪官污吏,保护百姓利益,显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张吉的刚正之气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注重道德教育和实际应用,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质朴真诚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学风格虽然不及同时代一些文学家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平正通达方面却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