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集》是明代诗人史鉴的诗文集,史鉴字明古,号西村,江苏吴江人(今属江苏省)。他一生隐居不仕,以清静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为乐,成为明代文人中的一位独特人物。
史鉴生于1434年,卒于1498年。他早年隐居西村,因而得号西村先生。史鉴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史学,对先秦、两汉及唐宋以来的器物、书画等皆有精深的鉴别能力,被誉为古器物鉴赏家。他的一生虽然隐居,却并非远离世事。王恕任巡抚江南时,慕名拜访史鉴,向其请教时政问题,史鉴指陈利弊,王恕深为折服,认为史鉴有治国理政之才。然而,史鉴依然选择过隐逸生活,不愿涉足仕途。
《西村集》共八卷,首一卷。此集初由其孙史周在嘉靖年间(1522-1566)刊行,原集为二十八卷,但现存版本仅八卷。书中有周用和卢襄的序文,集末附有吴宽所撰的墓表及赠诗。该集主要分为诗四卷和文四卷,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咏物抒怀的诗篇,也有议论时政的散文。
卷首收录有“征聘诏”、小传、挽诗等资料,这些内容为了解史鉴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诗歌部分包括赋、词、五古、古乐府、七言歌行、五律、五排、五绝、六绝、七律、七排、七绝等,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望泮楼赋》、《结微赋》、《惜愍赋》、《甘泉赋》等四篇赋是其代表作,展现了他在赋体文学上的造诣。史鉴的诗歌敢于揭露时弊,讽刺官僚的不作为和腐败。例如,《黜陟使》和《征租使》诗篇就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一些官吏的劣行;《饮马长城窟行》则揭露了明军在抵御入侵者时的无能。抒写个人情感的诗作亦颇具风韵,如《菊花记》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展示了他的细腻情感。
文集部分包括传、诔、祭文、行状、墓志铭、墓表、盖石文、序、尺牍、记、札子、志、赞、跋考等,内容涵盖广泛,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五卷(即八卷本中的第五卷)特别记述了明初一些人物的列传,叙次简明,有助于了解明代初期的人物风貌和社会状况。《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究悉物情,练达时势”,尤其以论述吴中水利之文最为详尽,反映了史鉴对民生问题的深刻关注。
《西村集》不仅收录了史鉴的个人创作,还包含了他对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的思考。史鉴虽隐居不仕,但他的诗文却多关心国计民生,体现出他心系天下的情怀。他的文章论述时事,言之有物,尤其关注吴中地区的水利问题。例如,他详细论述了苏州、杭州等地的水利建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显示出他对地方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关怀。
在史鉴去世后,他的裔孙史辰伯将其已梓和未梓的诗文增辑为二十八卷本,内容更为完备。但可惜的是,现存的只有抄本传世,未能全面展现史鉴的全部文学成就。四库馆臣曾评议其诗文,认为其诗文皆具特色,文笔练达,内容多关涉国计民生,尤以吴中水利为详,其诗文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研究价值。
《西村集》的刊行版本有多个,其中包括明嘉靖中刊本、清初刊本、清乾隆丙寅裔孙开基刊本等。不同版本在内容上可能有所差异,但皆为后人研究史鉴及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西村集》还收录在《四库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