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是中国古代文人学者的一部史评著作,囊括了五代以前历史人物的论述,包含了一百卷。此书的编选者身份始终未明,虽有传说其可能是南宋时人,但缺乏确证。在明弘治年间,钱孟浚刊刻了这部著作,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历代名贤确论》的篇幅和架构设计独特。全书以历代帝王为纲,具体展开“或论其世,或论其人,或论其事,或专论,或通论。” 这意味着,书中的篇幅并非均等分配,某些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君主,甚至一人占据了数卷。反之,若是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君主,则可能一卷中会著录数人。这种篇幅分配,虽有失均衡,但却凸显出各个时期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历代名贤确论》收录的历史论述中,以唐宋时期的文人学者居多。这也是该书的独特之处,它突出了唐宋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佳的素材。此外,该书在收录文章时,特别注意篇幅的合理分配,根据文章的重要性和内容深度进行选择。例如,唐宋诸家的文章多寡会直接影响其在书中的篇幅,这样的编排方法保证了书中的内容既丰富又富有深度。
明代吴宽为此书写下序言,他明确指出,《历代名贤确论》中的历史论述,原本散见于文集中,编纂成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观阅。他提到,宋代时,场屋有试论之制,因此此书也可作为举业标准。吴宽在序言中特别强调,尽管此书的作者并未明确标出,但是通过对书中内容的观察,可以发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这个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历代名贤确论》的来源和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历代名贤确论》在编选中,也展现出独到的见解。例如,尽管它是一个史论汇编,但在其中也穿插了一些诗歌,如在论述贾谊时,便引用了刘禹锡的诗。这一点使得《历代名贤确论》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在其他地方未曾见到的唐人之文,如卢隐的《子高之让》、《梅子真》,卢藏用的《纪信诈降楚》,张渭的《宋代晋》等,这无疑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名贤确论》中的一些论述,虽然没有明确标注“十七史”这样的名称,但考核其始末,正合十七史之数,这一点在《宋史·艺文志》中有所记载。因此,《名贤十七史确论》实际上就是《历代名贤确论》的另一种名称。
总的来说,《历代名贤确论》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史论著作,无论是其详实的历史记录,还是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得它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无论是对历史的洞见,还是对文化的理解,都使《历代名贤确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这部著作的存在,无疑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