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溪集》,这部博大精深的宋代诗文集,承载着当时时代的思想烙印,反映了作者阳枋的人生经历、学术成果和对当时时局的见解。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本书及其背后的故事。
阳枋,初名昌朝,后字宗骥,号字溪,巴川(今四川铜梁西南)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学者,曾任职监酒税、学官等官职。阳枋与当时的学者朱熹有深厚的友情,并曾从朱熹的门生度正和㬊渊学习。朱熹的学说无疑对阳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阳枋的学术思想并不是完全模仿朱熹,他在《字溪集》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易象图说》一篇中,与朱熹的学说存在明显的差异。
《字溪集》的结构与内容,显露了阳枋对诗与文的平衡追求。此集共计十一卷,前九卷为文学篇章,包含了各类文体的二百余篇;后二卷则是诗歌作品,同样囊括了二百余首。此外,书中还有附录一卷,记录了阳枋的纪年录和行状等资料。这种结构体现了阳枋对于诗和文的同等重视,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广泛涉猎和独到见解。
在《字溪集》中,阳枋的文学取向鲜明,他在文中多次表达了对学术的热爱和对玄虚话题的不屑一顾。例如,《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到:“所言皆明白笃实,不涉玄虚”。阳枋的学术追求,与朱熹学派的核心宗旨息息相关,他一生孳孳力学,即使年老也不衰减其学术热情。此外,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时局的见解,显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但是,阳枋的诗歌创作在文学领域并不被认为是高峰之作。尽管他的诗歌风格质朴、真实,但却缺乏一定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然而,他的诗中偶有亮点,如《咏江南景物》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风光,生气盎然,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不幸的是,《字溪集》曾一度佚失。据史书记载,明代《文渊阁书目》有《阳字溪集》的记载,但未提及卷数。清代黄虞稷在其《千顷堂书目》中提及此集为十二卷。幸好,在清代,学者们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这部作品,并附上阳枋之子所作的年谱和行状,使这部珍贵的作品得以保存下来。
总的来说,《字溪集》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更是展现了阳枋个人学术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见解的宝贵资料。作为后人,我们应当珍视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智慧,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