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学家张尔岐,名留后世,尤以其著述《仪礼郑注句读》为矗立历史的里程碑。他所作的这部经典注释书,不仅仅是对《仪礼》的研究,更是对经文的深入探究、整理和解读,让后世的学者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的典籍。
首先,要论及张尔岐的学术背景,他字稷若,号蒿庵、汗漫,是山东济阳人。一生隐居教授,不求名闻,但其博学多识的声誉,尤其是对《三礼》的深入研究,早已传颂四方。他所守的是程、朱之学,并且在生涯中,除了对《仪礼》的研究外,还有大量的其他著作,如《仪礼考注订误》、《老子说略》、《周易说略》等,其中,《天道论》和《中庸论》更是在当时被众人所称道。
论及《仪礼郑注句读》,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对《仪礼》的郑玄注的全面记录与解读。但张尔岐并没有简单地复制前人的注解,而是结合贾公彦的疏释,全面摘取、整理并为之句读。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对于字句的异同进行深入的考证,确保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都被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
而为了保障其准确性,张尔岐还特地为《仪礼》做了标点句读,并为其附上了《监本正误》和《石经正误》两部作品,分别对《仪礼》的监本和唐石经本进行了详尽的校正。他通过对比唐开成石经本和监本,发现监本中存在着200余字的脱误,而石经本则有50余字的脱误。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足以展示他对学问的严谨和对经典的敬重。
更为可贵的是,张尔岐对其他版本的《仪礼》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吴澄本、陆德明的《音义》以及朱熹与黄干的《次经传通解》。他对这些版本中的错误、脱落、颠倒以及经注混淆的地方进行了详尽的参证,并纠正了其中的谬误。此种对经典的尊重和对学问的严谨,赢得了历代经家的尊重。
不仅如此,历代学者对其的赞誉连连。如顾炎武,在与汪琬的书信中,高度评价其作品:“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在《广师》中更是言:“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结论,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不仅仅是对《仪礼》的一次深入研究,更是对经典的敬重和对学问的尊崇。他的严谨态度和博大的学识,使其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学家,其作品更是历经千年,仍为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