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浩《十三经义疑》pdf高清电子版

清代学者多以经史才子著称,其中,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的吴浩以其著作《十三经义疑》独树一帜,成为那个时代探讨经典疑难问题的代表性人物。然而,对于吴浩的解读,历来意见不一,有赞有贬。本文试图从他的经典解读方法、所持观点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全面探讨吴浩及其《十三经义疑》。

清代吴浩《十三经义疑》pdf高清电子版

1. 解读方法:传统与创新并存

吴浩的《十三经义疑》涵盖了十三经的笺注,并对其中疑难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与解读。从解读方法上看,他既秉承了古代经典的传统解读方法,如引经据典,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例如,在对“周之军制”进行解析时,他不满足于传统的解读,而是对周制和春秋列国军制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变异。他主张周的军制一军为一万人,与《周礼》记载的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存在明显差异。

2. 所持观点:独辟蹊径又充满争议

吴浩对于经典中的疑难问题往往持有与传统不同的观点。以《诗》中“公车千乘”、“公徒三万”为例,他并未接受郑玄的解释,而是引用《周礼·夏官司马》的规定,主张一乘共三十人,因此千乘即为三万人。这一观点与贾公彦的解释存在显著差异。

同样,他对于《仪礼·聘礼》中诸侯三卿的身份与权责也有自己的解读。他认为诸侯三卿中的司徒、司马、司空各有其兼职,如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等。这与《史记》中的记载存在出入,甚至直接指出《史记》中孔子被封为大司寇的记载是错误的。

3. 对后世的影响:深入探讨但亦存争议

对于吴浩的《十三经义疑》,后人评价褒贬不一。他的作品明显在某些方面对经文的疏证有所不足,有时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传统解读,导致“顾此失彼”。但也必须看到,吴浩在经学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他的著作并非轻率之作,而是经过深入的考证与思考。

尽管如此,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证明了《十三经义疑》在清代经学界的重要地位。清乾隆三十年,该书已被纳入《四库全书》,并在20世纪30年代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重新印刷。这足以说明其对于研究经典的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

吴浩的《十三经义疑》无疑是清代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虽然其中的观点和解释存在争议,但他对于经典的深入探讨和独立思考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在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研究经典时,不妨以更为开放和宽容的心态,从中汲取智慧,继续推进经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清代吴浩《十三经义疑》pdf高清电子版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历史文献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 pdf高清电子版下载

2024-6-8 11:00:51

历史文献

南宋罗泌《路史》四十七卷 pdf高清电子版

2023-12-8 18: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