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奎,这个名字,在元朝的文学史中有着不可忽略的分量。作为宣城人,他的字号“仲章”,给后人留下了诗史上的辉煌一页——《云林集》。这不仅仅是一部诗集,更是元朝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写照。
元贡奎生于1269年,是元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贡奎的评价为“在虞、杨、范、揭之间,为元人巨擘”。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贡奎在元代文坛的地位。然而,即使他的诗歌才华如此卓越,他的作品也曾一度失传,幸得后世有人珍藏和重新整理,这些宝贵的遗产才得以流传下来。
《云林集》是贡奎的代表作,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写照,展现了元朝社会的繁荣和文人的风采。这部诗集分为十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从五言古风到七言绝句,它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元代的特色。其中,卷一至四主要为五言古风,卷五至六为七言古风,卷七至八为五言律诗,而卷九则集合了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至于最后的第十卷,则主要为七言绝句。
除了诗歌本身,《云林集》的附录也是它的一大亮点。这部分收录了贡奎的两篇文作,以及马祖常的《贡公神道碑》、李黼的《贡公行状》、吴澄的《题贡仲章文稿后序》和虞集的《游长春宫诗序》。这些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对贡奎生平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他的尊重和评价。
贡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少聪颖,十岁即能属文,后来官至集贤学士,并被追封为广陵郡侯,谥号文靖。然而,尽管他的官职崇高、社会地位尊贵,但他的作品在明永乐年间曾被征入秘府,因家中无副本,导致长时间的失传。直到明弘治年间,贡奎的裔孙贡元礼才根据《云林诗集》重新增补和整理,将其重刊于世。这一版即为今传的十卷本,也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云林集》。
贡奎的诗歌,以唐代诗人为法,但却又不失其个性。他的诗中融入了宦游即情的抒发,风格苍老,情景相融。王士祯曾在《居易录》中评论贡奎的诗:“境地未能深造,殆专以神韵求之”。这意味着贡奎的诗歌在形式上达到了一种高度,但在内容上还有所欠缺。不过,无论如何,他的诗歌都堪比唐代大家,至少在风格上是如此。
原始的《云林集》是贡奎自己所撰,共计六卷,并附有一卷的录。但在明永乐年间,大量文献被征入皇宫的秘府,其中包括贡奎的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在进入秘府之后,家中并无副本,所以许多都“绝而不传”。只有《云林小稿》还在流传。
然而,幸运的是,在明弘治年间,贡奎的裔孙贡元礼根据已有的《云林诗集》进行增补,并重新出版。这一版本被称为“弘治增补本”,扩充到了10卷。这就是现传下来的十卷本。
再后来,《四库全书》收录了《云林集》,但是其版本与贡元礼的增补版本有所不同。《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版本是两淮马裕家藏的六卷版本,并附录一卷。
此外,明弘治三年(1490)还有天台范吉刊的版本,这一版本被藏于北京图书馆,题为《贡文靖公云林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