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是清朝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地方志书,涵盖了新疆及甘肃嘉峪关外州县的详细资料。此书是研究清代新疆与中亚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 作品背景与结构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的编写始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当时,刘统勋等人奉旨开始编纂。到了乾隆二十七年,由傅恒等人完成了初稿。为了使该书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乾隆四十二年(1777),英廉、于敏中等人再次奉命对其进行增纂。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这部宏大的著作才完稿并出版。
整部书共48卷,约60万字。卷首四卷为乾隆皇帝对西域的题咏及清朝政府统一新疆的记事。正文部分涉及多个门类,如天章、图考、列表、晷度、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政、贡赋、钱法、学校、封爵、风俗、音乐、服物、土产、藩属、杂录等。每个部分都有详尽的文字说明与图纹,并且均基于实地调查和勘测所得,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其中,“天章”主要记录了康熙、乾隆等皇帝对西域的题咏和统论。而“图考”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新图二十一幅和前代旧图十二幅,每一幅图后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当时最全面、最详尽的新疆地理研究。
“疆域”一章则详细描述了新疆的行政区划,包括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北路、天山南路等。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地理资料。
在“藩属”一章,详细记录了清廷与左、右部哈萨克、东、西布鲁特、霍罕、塔什罕、拔达克山、布哈尔、痕都斯坦汗国及部落的交往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 著作特点与价值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在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其中的音乐一卷,在古代志书中实属罕见,这也证明了清朝对新疆当地的音乐文化的重视和研究。
新疆作为中国的边疆重地,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交汇、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而这部地方志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疆与中亚地区在清朝时期的详实记录,如清廷与哈萨克、布鲁特、霍罕等多个民族和国家的交往关系。
3. 著作的作者
书中的主要编纂者为傅恒、刘统勋、英廉等人。傅恒是清代的重要官员,他的著作还有《皇清职贡图》。而英廉则是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年间曾中举人,后来官至汉大学士,并且曾署任直隶总督。刘统勋也是清代的一位知名官员。他们都是清朝的文官精英,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这也为《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的编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作品在清朝期间有多种版本,如乾隆四十七年的武英殿版、光绪时期的石印本等。这些版本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4. 总结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不仅是一部官修的地方志,更是一部记录清朝对新疆地区治理与发展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清朝对西域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该书的编纂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无价之宝,值得我们珍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