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词》,这部文集是明代学者崔铣的代表作。整部文集由十二卷组成,而别本则有十七卷,其脉络丰富,涵盖了馆集、退集、雍集、休集、三仕集等各类文献,内容广泛,展现了崔铣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崔铣,名字或许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但他所留下的学术足迹却是深沉而又广泛的。他字仲凫,一字子钟,也有号称石渠,自号少石老人、洹野子。生于1478年,卒于1541年,他的一生历经了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一个政治动荡、学术繁荣的时代。
安阳,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崔铣的家乡,那里有洹水蜿蜒流淌。是洹水,给了崔铣灵感,也是他为自己的文集命名的原因。《洹词》这一名字,既是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也是对学术的一种期许,希望像洹水一样,流淌不息,滋养文化。
对于崔铣的学术思想,我们可以从《洹词》中窥见一斑。首先,他是程朱学派的信奉者,但并不盲目崇拜。对于二程的学说,他既肯定又批评,认为二程的《遗书》存在不够精当和多阙佚的问题。他甚至认为朱熹的学说过于注重注释而忽略了实际,形成了一种“讲套”。他尤其批判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其学说空洞,过于追求形而上的“良知”,而忽视了“良能”。这种批判精神,显示了崔铣坚持真理,不畏权威的学术风范。
而在社会政策上,崔铣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他反对土地的高度集中,提倡均田制。他还强调修建水利,既可以防止洪涝,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对于税收政策,他主张轻徭赋,减轻人民的负担。
《洹词》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崔铣深思熟虑的结晶,无论是政治议论,还是学术批评,都充满了他的独立思考和深刻见解。他的文章风格朴实,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又不失深度和内涵。
接下来详细说说《洹词》流通的不同版本:
- 明赵王府味经堂刊本:这是《洹词》的一个版本,具体出版的年代和详细情况没有提供,但可以推测它是明代时期赵王府所收藏或刊印的版本。
- 《四库全书》所收版:《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一个大型书目工程,其中收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洹词》作为崔铣的主要文集,被纳入了《四库全书》的集部中,证明了它在当时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这是《洹词》最为普遍的版本。
- 《续中州名贤文表》所收版:这是另一个收录《洹词》的文献工具书,其版本的《洹词》与《四库全书》所收版应为同一版本,即为十二卷的版本。
- 别本:除了以上版本外,还存在一个别本,分为十七卷。这一版的特点是卷首附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王引年序,而卷末则有附录四卷以及嘉靖三十三年周镐的后序。这可能是一个由其他学者或编辑者对《洹词》进行重新整理、编纂的版本,可能有对文章的类别进行重新编排或是加入了其他的附录内容。
- 明嘉靖刻本:这是一个在明嘉靖年间刊印的版本,具体的刊印年代和版本特点没有详细描述,但从“嘉靖刻本”的称呼可以推测是崔铣在世或去世不久后刊印的版本,可能是最早流传的版本之一。
- 周镐命贵池教谕范重编的版: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池州知府周镐命令贵池教谕范对《洹词》进行了重编,但文中未有增损,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了“以类编次”的整理。
总的来说,崔铣是一个博学多才,思想独立,敢于批判的学者。他的《洹词》是他一生学术思考的总结,也是明代学术史上的一部宝贵遗产。在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研读古籍,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