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与文学中,科举考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在宋代,魏天应所撰写的《论学绳尺》可以说是为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1. 《论学绳尺》的由来
《论学绳尺》是由魏天应撰写的宋代文章理论著作,分为10卷,其中还特地邀请了宋人林子长进行注释。魏天应和林子长都是闽人,对于科举应试有着深厚的研究。他们选择了当时的科举应试文章进行辑录,整合成为了这部宝贵的著作。
2. 书中内容的特点
全书的内容按照甲、乙至癸集进行编排,其中甲集包括了12篇文章,而乙至癸集则每集包含了16篇文章。这种编排方式的目的是每两篇文章组成一个格,共78格。对于每一个题目,书中都会注明其出处,解说其大意,并缀上作者的评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学绳尺》的头部还专门有一个卷子名为“论诀”,其中引用了吕祖谦、陈亮等名家关于文章论说的言论,并详细说明了文章写作中的认题、立意、造语、破题、原题、讲题、使证和结尾等关键环节。这为当时的应试者提供了宝贵的文章写作指导。
3. 《论学绳尺》与科举考试
当我们审视《论学绳尺》与科举考试的关系时,很明显这部著作的诞生与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科举考试的文章,尤其是省试中选的文章,多数都可以在《论学绳尺》中找到。这部书的存在不仅为考生提供了应试的参考材料,更是对整个宋代的考试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归纳。
而当宋朝朝廷南渡后,科举考试的程式逐渐严格起来,考官们设定了固定的格式,而考生们也开始遵循这种格式进行答题。《论学绳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为应试文章提供了“绳尺”,也即是一种标准与准则。因此,即便是有才华横溢的学者,也必须遵循这种格式进行答题。
4. 对后世的影响
《论学绳尺》不仅是宋代的一个学术著作,它对后世,尤其是明代八股文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的一种固定格式的文章,其起源和发展都与《论学绳尺》中提到的认题、立意、造语等关键环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结语
《论学绳尺》作为宋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为当时的考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更为后代的学者和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研究对象。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与文化史上,它都占据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