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文学繁荣,文章理论发展迅速,大量的文献、诗文、散文、骈文被创作出来。而王霆震的《古文集成前集》无疑是南宋文献的珍贵汇编,这部作品不仅对后世的文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保存了许多后来失传的宋代作品,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王霆震,字亨福,是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关于他的生平,不为今人所详知,但通过他的这部杰作,可以窥见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研究。《古文集成前集》收录了从春秋至南宋的522篇散文,其中,宋代的散文占据了绝大多数。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项目,需要巨大的文献搜集工作和严格的筛选。
这部作品的编排采用了天干为序的方式,从甲至癸,总共有78卷。每一卷的篇数并不固定,例如甲集有6卷,而癸集有9卷。每一集都是按照文体进行编排的,涵盖了序、记、书、表、论、铭、箴等多种文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献体系。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古文集成前集》在保存了大量宋代散文的同时,还对每篇文章进行了评注。除了引用了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楼昉的《迂斋古文标注》等经典的评注外,还有许多久已失传的评注,如《戴溪笔议》、《东塾燕谈》等。这些评注都是以首批与夹注、夹批的方式出现,旨在指导读者领会古文的精妙之处。
王霆震在编纂这部作品时,无疑也体现了其对宋代文学的敬重和热爱。例如,当日的名流如马存、程大昌、陈谦、方恬、郑景望等,他们的作品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但得益于《古文集成前集》,这些作品得以保存。这也体现了王霆震的文学眼光和历史责任感。
《古文集成前集》的存在,对于后世的文学研究和学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宋代散文的汇编,而且通过对每篇文章的评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理解宋代文学的窗口。
总的来说,王霆震的《古文集成前集》是南宋文献的一部宝贵遗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希望后人能够珍视这部作品,继续对其进行研究,挖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